新京报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汉学家包华石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在
TUhjnbcbe - 2022/11/20 2:31:00
伍德灯 http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211006/9526519.html

撰文

崔健豪

崔健豪新京报书评周刊今—文化客厅系列活动回顾—

No.37

西中有东

破除欧洲中心主义

人们在对现实的想象中

搭建了乌托邦

///

依据固有的历史观念,我们往往认为,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和制度各异。由此,我们也自然而然地秉持着一种“常识”,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,有着本质上的不同。

不可否认,唐以后至18世纪前,中国与欧洲社会的确大不相同,无论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价值,都存在很大差异,这一点也是中国和欧洲知识分子的共识。

然而,当历史的指针开始转向18世纪,这个被世人称为启蒙时代的百年;当我们把视线稍稍从启蒙思想的火炬上偏移,细细向前追溯火种的由来,我们会惊讶地发现,这启蒙的种子里亦有中国的分量。

《西中有东——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》,[美]包华石主讲/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编,世纪文景

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月版

包华石

美国著名汉学家、艺术史家

两届“列文森奖”得主

01

17世纪晚期的中国与欧洲

包华石表示,自17世纪以来,欧洲人已开始大量翻译中文书籍,包括哲学、历史、诏书和奏章等,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欧洲人记述自己中国之行的日记类书籍。

其中最受欢迎的四本图书,包括约翰·纽霍夫(JohannesNieuhoff)关于中国旅途的《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访华纪实》(),讨论儒家思想的《孔子的道德》(MoralsofConfucius,),还有李明(LouisLeComte)的《中国近事报道》()和杜赫德(J.B.duHalde)的《中华帝国全志》()。

17世纪至18世纪,力欧洲最受欢迎的四本有关中国的书籍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批书出现的时间比伏尔泰、孟德斯鸠、卢梭等启蒙思想大家要早40多年。

那么,17世纪晚期的中国与欧洲有什么不同呢?

最明显的不同是施政权力的体现。17世纪的欧洲,施政权力等同于贵族身份,而在中国,施政权力则体现在官位的职能上。与此相关,在中国,官位通过科举制等选官制度获得,而非欧洲那样是世袭的身份。

宋朝科举考试图(局部)

这样的差异让欧洲人很难从根本上理解中国的基本政治概念。但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晚期,他们渐渐从中抓住了三种基本理念:

第一,贤能才干。这一理念中包含了平等主义,以及以个人为政治对象的道理;

第二,人民的幸福是合法政府的标准。这一理念的基本前提为官方也会犯错,也就说明合法的政府与官方的行政不一定一致;

第三,分权制衡。会犯错的政府应该接受人民反馈,并要设立分权制衡的机构。

02

选贤任能和平等主义

包华石称,据历史学家HamishScott对英国和欧洲的研究,在近代早期的欧洲,行政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贵族。过去的观念常认为,现代社会建立在中产阶级出身并学习过罗马法的官僚团队之上。但恰恰相反,很明显君主政体在17世纪及之后,都依赖于其自身跟既有社会精英(即贵族)之间的合伙关系。

约翰·纽霍夫在年出版的《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访华纪实》中,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文官制度。他尤其提到:在中国,非贵族的人可以参与施政(他将这样的人称为“philosopher”);而官方也受到法律上的约束。

“(Officialsinchargeofthe吏部mustbe)PersonsabletojudgeofwhomtheyconfersuchDignities(offices);(they)mustbeallqualifiedwithPhilosophicalandotherLearning,that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汉学家包华石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