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报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两年,乌鲁木齐三家报纸一个网站关门,真的是一部手机搞死 [复制链接]

1#

今天,年1月1日,乌鲁木齐第一大报,*市场发行量最大报纸——《都市消费晨报》正式调整期刊,由以往的日报(周一到周五,实际上,以前周六也出)正式调整为周刊,每周三出一期,这个貌似晨报还在,但仔细品味,却已经正式宣告晨报的消失。

确实,一周一期,貌似晨报没死,但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,出期刊,意义何在?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,在信息瞬间千变万化的时代;在谁第一时间发出新闻,谁就是新闻的主导者的时代;在时效就是新闻的第二生命(真实为第一生命),一周出一期,你无论发什么新闻,已经过了它的时效性,已经没有任何意义,从这一个角度来说,作为过去十几二十年主导乌鲁木齐报业市场、首府城市王牌军、曾一度叱咤风云的晨报,经常第一时间告发出独家重磅新闻的晨报,就这一点,变成周刊,已经宣告了它的死亡。

《都市消费晨报》侧门牌子

而且,来自晨报内部信息显示,未来作为周刊的晨报,主打教育,说白了,就是教育周刊,有点类似于以前晨报的花季周刊,但又比花季周刊高大上一点,格局更高一点,它或许更多的是对教育方面的深度解读,而这个团队的人马,基本为以前晨报考试宝项目组,主要为乌鲁木齐家长、考生的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。

《都市消费晨报》告读者

由日报变为周刊、由全面丰富的综合信息变成单一的教育政策解读和服务,晨报刊号还在,但也仅仅是刊号而已,这些核心变化,实际上,已经宣布它正式退出乌鲁木齐报业市场,从今天开始,乌鲁木齐报业市场的格局,也彻底改变。过去,乌鲁木齐报业市场有三大巨头,分别是《都市消费晨报》《乌鲁木齐晚报》和《*都市报》,年7月1日,都市报正式停刊,乌鲁木齐报业市场十几年来三足鼎立局面,变成了晨报和乌鲁木齐的两家竞争,实际上,这个时候,全国都市类报业市场不景气,两家报纸日子也不好过,苦苦挣扎两年半,随着*报业市场大变革、大融合,以及*打造“一报一台一刊一网(云)”,年1月,晨报融入到*报业传媒集团,与天山网、亚心网、*日报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单位组建集团下属的*新媒体中心,此时的晨报,报纸和牌子虽然还在,但单位性质和名字已经变了,这个时候,晨报已经融入到大改革洪流中。

《*都市报》停刊公告

而跟晨报一块融入日报集团的还有《*经济报》,这个位于乌鲁木齐市核心区——北门解放北路,过去几十年跟《*日报》齐名的大报,也正式宣告停刊,融入到《*日报》,今天,晨报的退市,加上两年前的《*都市报》《*经济报》停刊,以及前不久*第一大网站——《亚心网》关门,加上这一次《都市消费晨报》退市,乌鲁木齐共有三家报纸、一个网站停刊或退市,整个乌鲁木齐或者*报业市场的格局,也出现大改变,接下来,随着*新媒体中心再度融合,跟日报合二为一,整个*的报业格局,将再次改写。

亚心网停更通知

很多人说,不管是最先停刊的都市报,还是紧跟其后的经济报,以及亚心网或晨报,它们的停刊停更退市,都是被一部手机搞死的,真的是这样吗?可以肯定地说,手机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、生活方式,过去人们接收信息比较单一,特别是没有智能手机、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,过去数十年,报纸,成了大家接受信息的最直接方式,如今,移动互联网发达,一部智能手机在手,天下新闻尽收脑海,基本不用再去看报纸或者上网站pc端看新闻,多元化的阅读方式,改变了报业生态,而报纸这种古老的传递信息方式,在快节奏生活下,在信息不断变化的情况下,第二天才能出来,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。

晨报登上珠峰

特别是在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,人人都是“新闻记者”的情况下,过去那种单一的传递信息方式,已彻底不适应市场和大众需求,走向衰落甚至关门,也是时间问题,因此,报纸的停刊或者退市,也就成了必然,包括网站,亦如此,过去几年,全国停掉的报纸,还少吗?《京华时报》当时多牛,同样没法改变时代变化,*都市报、*经济报或者是晨报,亦如此。报纸的衰落或死亡,原因很多,但手机,至少占了一半比例,“功不可没”。

晨报在北门《晨报大厦》时候的牌子

纵观*报业市场,这些过去书写了辉煌、创造了不少神话的报纸和网站,走向停刊或退市,除了受人们生活方式改变,手机的功劳外,还有很多其他因素,如*媒体大融合因素,经济报、晨报和亚心网亦如此。按照这三家报纸、网站自身实力,两家报纸即便三年不干活,照样可以运转,家底厚,坐吃山空,也得吃几年,不会那么快就停掉或者退出历史舞台。亚心网?如果不是融合因素,按照一年收入过千万,支出多万的比例,养活自己团队,绰绰有余,如果亚心网继续发展下去,可能不仅不会停更,还会活的更好,至少,不会入不敷出。

晨报元老们,那时候他们才20多岁,21年后的今天,他们奔五了,有的估计都抱孙子了吧?

所以,这些消亡退市的报纸、网站,大多数是顺应全国或者*报业改革、融媒改革,是历史发展的必然,也是顺应形势和历史而做出的选择。而都市报,还没有等到大改革、大融合的到来,就已经死在沙滩上了,只能说,都市报确实是家底太单薄了,不如晨报或者经济报那样财力雄厚,这也是它最先停刊的原因。

晨报牌子

当然,作为市场化报纸,缺乏前瞻性,没有预测到手机对报纸带来的致命冲击力,也是一个因素,纵观内地一些都市类媒体,大多数都没有预测到手机对报纸影响那么大,没有早早布局新媒体市场,更没有一个长远发展规划,导致后期发现时,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,最终被市场抛弃。

都市报就不用说了,基本没有发展或者布局新媒体市场的大思维、大计划,其实,*最早布局新媒体,并发展还不错的,要算晨报。早在五六年前,晨报已经看到这个形势,布局新媒体,当时还成立了新媒体中心,投入几十万打造了My乌鲁木齐,结果不太理想,基本夭折,后发力视频,特别是整个采编团队改名*大晨报新媒体中心,全力做新媒体,领导还到全国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去取经,后打造了新媒体指挥中心,成了*第一家指挥中心,全疆各地媒体纷纷参观,这些年,也做出了一定的影响力。

晨报曾经办公的北门晨报大厦,在这里,曾是地标建筑

可以说,过去转型的晨报,是*做的最好的新媒体,也是*最牛的新媒体团队,即便如此,由于起步晚、广告收益依然偏低,支出和收益,依然有缺口,不过,这已经是*最优秀的团队了,就这样,跟内地差别还是很大,且纵观全国,完成华丽转身的都市类报纸并不多,盈利的更是少之又少,像《新京报》把《我们的视频》做的那么好的,毕竟是少数,大多数摸索并不成功,或者收效甚微,甚至不少过去知名的都市类报纸,如今要死不活,在全国报纸普遍衰败的大背景下,一年关门报纸不计其数,乌鲁木齐报纸关门歇业退市,也算是跟全国同步了。

晨报人写的回忆文章

最后一点是,媒体的生存空间小、自身经营管理出问题、思维观念、人才队伍流失、不考虑周受众感受广告太多、好看内容越来越少(如晨报)等多种因素,都是加速报纸网站关门的原因,在此不做详说。

总之,乌鲁木齐三家媒体和一家网站关停退市,有手机的原因,也有大环境和自身环境的原因,不能一概而论,那么,你觉得又是什么原因?欢迎讨论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